詩人告訴我們,在春天,一個年輕男性的幻想會輕易轉向對愛情的嚮往。 而經驗則告訴我們,在一月份,一個主動型基金經理的幻想會轉向自己已成功的念頭。
1月初,我們在最近的一次民意調查中發現,70%的受訪機構投資者認為2022年"市場將青睞主動式管理"。 他們提出了許多理由來支持這個想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因為某些股票指數的高度集中。 有趣的是,這種即將取得成功的預測只是一長串類似預測中的最後一環。 比如說:
- 我們被告知,相關性下降將在2014年產生"選股市場"。
- 一年後,一些主動型基金經理斷言,隨著市場接近當時的歷史高點,主動型基金經理需在2015年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 最近,有人聲稱, 由於2019年的市場波動劇烈, 主動型基金經理的表現會優於被動型基準。
2014年、2015年和2019年有什麼共同點? 在這三個年份中的每一年,大多數美國大型股主動型基金經理的表現都遜於標普500指數®。 事實上,在有SPIVA®數據的20年中,大多數大型股基金經理只有三次表現超越標普500指數(最近一次是在2009年)。 中、小型股基金經理及美國以外的主動型基金經理的表現同樣令人失望。
換句話說,主動型基金經理經常預測我們正在或很快便會進入 「選股市場」,但選股市場就像傳說中的布里加頓一樣,幾乎從未出現過。 每當聽到有人預測今年將是主動式管理得到認可的一年,就該問他們以下問題:如果你知道主動式管理將在今年表現出色,那你去年又有料到被動式管理將會表現出色嗎? 如果你知道,為什麼你當時不說呢? 如果當時不知道,現在我們為什麼要相信你料到未來呢?
這樣應對的話你可能會少了些朋友,但卻會對一個重要的投資問題有更清晰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