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周公布的通胀达到40多年来最高水平后,美元兑一篮子货币汇率升至20年以来的最强水平。由于欧洲受俄乌冲突直接影响,以及市场认为欧洲央行加息进程缓慢,欧元兑美元自2002年以来首次触及平价。尽管全球经济衰退下的市场担忧情绪蔓延,主要大宗商品指数标普高盛商品指数所包含的大多数主要大宗商品迄今仍录得升幅。部分传统通胀对冲资产表现不及预期,房地产、黄金及美国国债通胀保值证券(TIPS)的年初至今表现为负值(见图1),但大宗商品近期一直提供良好的通胀对冲。

大宗商品的优异表现可归因于能源板块大宗商品。标普高盛商品指数中表现最差的成分指数标普高盛原油指数年初至今上涨41.36%。尽管汽油价格一直是美国新闻热议的焦点,但2022年的汽油、取暖用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均上涨了近100%。这类能源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可能是近期通胀降温的一个主要迹象。
美元走强历来对大宗商品而言属不利因素。全球大多数主要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因此如美元走强,以非美元货币购买大宗商品则会变得更加昂贵。美元走强,大宗商品则会走弱,反之亦然。但最近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这种关系减弱的情况(请参阅图2)。在此种情况下,大宗商品首先走强,而最近为抑制通胀全球货币政策突然转变而带动了美元走强。如果这种基于历史上不寻常的情况在短期内持续发生,则必将会发生一些变化。如通胀最终开始缓解,则联储局可能放缓加息,从而抑制美元过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