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心在 2025 年急轉直下,投資者需要有多元化的解決方案來把握股市全貌。標普全球指數是一個衡量發達市場股市表現的重要指標,追蹤多個地區和板塊的公司。
在利率政策、地緣政治事態和板塊創新推動下,宏觀經濟形勢不斷變化,該指數通過指數成分構成和定期調整來反映這些影響。
在本次訪談中,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全球股票和主題指數主管 John Welling 介紹了標普全球指數作為業績比較基準的作用、編製方法以及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下影響指數表現的主要因素。
1. 作為追蹤全球股市表現的基準指數,標普全球指數有哪些特點?
標普全球指數是一個衡量發達市場股市表現的寬基指數,追蹤 24 個發達市場的大型股和中型股,共有 1,400 多家成分股公司,讓投資者能夠掌控全球股市表現的全貌。
該指數的一個主要優勢,是以 1989 年推出的標普全球寬基指數 (BMI) 這一長期框架為基礎, 確保了良好的透明度和一致性,使標普全球指數成為歷史市場表現分析和業績基準比較的利器。
該指數可呈現地區和板塊特定的趨勢,讓市場參與者能夠深入洞察發達經濟體的構成和走向。該指數的編製方法旨在反映市場現實的同時,遵守既定的行業標準。
標普全球指數遵循透明和系統化的方法,兼顧股市全貌和結構,成為追蹤全球股市表現的重要基準。
2. 標普全球指數使用的編製方法是如何實現地區和板塊加權方案平衡的?
標普全球指數採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編製方法建構,力求確保指數成分反映實際可投資的市場範圍。而在其涵蓋的各個地區 (美洲、歐洲、中東、非洲和亞太地區),則聚焦各個市場可用市值的前 85%。
為確保板塊的平衡,該指數採用全球行業分類標準 (GICS®),按行業和經濟功能對成分股公司進行分類,從而通過結構化的方法來分析各個板塊的市場構成。
我們通過定期評估來確保指數始終能夠反映市場結構,從而均衡地代表發達市場股票。
3. 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下,哪些因素對指數表現和波動率影響最大?
標普全球指數採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編製方法建構,確保反映多個宏觀經濟因素對標普全球指數表現和波動性的影響,包括各發達市場的利率、通膨趨勢和經濟增長模式等。貨幣政策發生變化,例如央行調整利率時,可能導致股票估值、貨幣和板塊分化出現波動。
此外,地緣政治動態、貿易政策和全球供應鏈中斷可能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導致市場不確定性上升。近年來,技術創新、能源市場轉型、財政政策等因素也影響了該指數表現所反映的市場走勢。
由於標普全球指數追蹤的是發達經濟體的整體狀況,因此其走勢是地區經濟狀況和板塊趨勢綜合影響的結果。市場參與者對這些影響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了解宏觀經濟事件如何在股票市場表現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