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國政府越來越意識到溫室氣體的危害,並致力於懲罰污染源,同時尋求激勵低碳技術。此外,投資者 正根據公司在面對氣候風險因素相關的政策變化時對收入、成本、現金流、資本支出和資產潛在減記額的影響,對其未來財務狀況進行評估。預計單是追蹤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全球市場的 規模在十年內就將從 250 億美元擴大到 4000 億美元以上。而在日本,可持續投資在 2016 年至 2018 年間已增長 了四倍。
在我們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亞洲低碳和因子投資策略》中,我們研究了在七個亞洲市場,包括:澳大利亞、中 國內地、香港、印度、日本、韓國和臺灣的碳效率投資組合和低碳效率投資組合的表現。我們對每個市場的所有 成分股公司根據碳強度評分進行排名。碳強度評分最低和最高的的三分之一(1/3)分別構成不受限具碳效率和 缺乏碳效率組合。同樣,在分析行業中性方法時,具碳效率和缺乏碳效率投資組合由每個行業的碳強度評分最低 和最高的三分之一股票組成評分。 我們分別分析了等權重(見附件 1)和浮動市值加權組合(見研究報告附錄 E)的表現。